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文件

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全省职业院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

2022-09-13 08:48:11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2022年8月17日,全省职业院校教学工作会议在开封召开。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省职业院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准确把握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把舵领航下,中央高位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国家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首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分别为新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政治基础、制度基础和法治基础。在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推动下,创造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职业教育整体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进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发展阶段。

我省是职业教育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职业教育内涵质量持续提升,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度逐步优化,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职教体系建设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2022年2月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大会,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强化了职业教育重要战略地位,强调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推动全省职业教育进入了大改革、大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全省职业院校教学工作会议的召开,是在全省上下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剖析了当前我省职业院校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职业院校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要求。各地各学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召开职业院校教学工作会议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主动适应创新发展和产业变革需求,查找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倾向性、苗头性、普遍性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推向新阶段,为实现“两个确保”提供坚实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深刻认识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短板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立校之基、强校之本,但受历史条件、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我省职业院校教学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困难问题和短板不足。

(一)对教学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学校重规模、轻质量,重招生、轻教学思想突出,教务部门的中心地位不突出、人员配备不强。个别教务人员对教学新标准、新要求掌握不足,教学管理不到位,教学投入不充足,教学管理能力较差。一些学校缺乏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方案、教材管理制度、实习管理制度,生源结构和学生文化素质的差异性考虑不足,人才培养质量未得到有效保障。

(二)专业设置具有盲目性。分学校对产业规划大势、科技发展趋势、人才市场规律考虑不充分,易招生、低成本的专业开设过多,专业建设存在同质化、低质化、空心化,缺乏特色、缺少品牌。部分学校不顾办学定位和自身条件,盲目求新、求多、求全、求热门,师资力量跟不上、培养的毕业生能力不足,最终新专业办不好,旧专业优势丧失,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个别地方和学校没有建立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对接的预测预警机制,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针对性和科学性,面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专业设置不足。部分专业人才培养过剩。

(三)师资力量短板明显。部分学校专业课教师缺少企业和实践锻炼的经历,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实践教学经验不够,理实结合的“双师型”教师相对匮乏。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教研机构,专业课教师对专业基础原理、教学基本规律、实践教学方法研究不深入,教学手段落后,教研能力不强,缺少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职业教育领军人物。

(四)校企合作问题突出。部分校企合作还处于浅层次、松散型、低水平状态,“校热企冷”的问题依然存在,没有形成统一协调、自愿整体的行动,校企良性互动格局尚未真正建立。部分学校与企业校企合作不规范,存在校企合作乱收费、学生实习岗位单一、实习内容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等问题。

(五)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多头管理、评价指标不统一、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部分学校对教学诊断改进工作不重视,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评价轻学生考核、重文化课成绩轻综合能力评价。基于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的“职教高考”制度没有真正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三、深入落实职业院校教学工作重点任务

各地各学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和新职教法要求,锚定“两个确保”、聚焦“十大战略”,固根基、抓重点、补短板、提质量、求突破,重点抓好以下任务: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丰富思政教育形式。全面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听党话、跟党走。加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遵循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因地制宜实施情景式、案例式、活动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多措并举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二是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专任教师、管理干部、辅导员共同深度参与思政课教学的长效机制,配齐配强配优专职思政课教师,强化对政治标准和师德师风的考核。建立优秀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团队,邀请思政课教师参与团队建设,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育人合力。三是注重培育职业精神。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积极探索有效方式途径,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强化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专题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职业启蒙教育,探索开展面向中小学的职业启蒙和职业体验基地建设。统筹推进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广泛开展“文明风采”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主题教育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切实加强专业(群)建设。一是推动专业与产业优化匹配。各地各学校要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职业院校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调整优化方案》和《关于深化河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实施意见》,紧贴市场需求、产业升级和生产实际,聚焦服务2-3个主导产业,实施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加快打造精品专业和职教品牌。各地各学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快转变观念,高质量完成职业院校精准服务产业发展论证和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论证工作。二是加快专业改造升级。各地各学校要全面对照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主动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推进专业建设高端化、低碳化、数字化改造,切实做到从专业名称到专业内涵的全面升级。要厘清产业、职业、岗位、专业间关系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不同层次的专业定位,推动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晰,实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一体化贯通衔接。三是推动专业集群化发展。优化专业群发展模式,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外接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内驱专业协作、资源共享,探索推进“以群建院”“以院建群”。主动服务“一县一开发区”改革,围绕产业集群化发展需求,以开发区龙头产业对应的专业为基础,为产业发展培育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四是推动布局一批产业亟需的职业本科专业。各高职院校要根据新职教法要求,深耕优势专业,形成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主动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需要,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稳步扩大职业本科专业布局。

(三)着力深化产教融合。一是推进课程改革。各地各学校要主动对接最新的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及时推进课程改革、调整课程结构、重塑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落实专业标准和公共基础课程标准要求,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带动“课堂革命”。要积极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和1+X证书制度,实现书证融通、课证融通。二是深化双元育人。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推动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工匠实验室等,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强化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增强学生技术技能学习能力。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组建一批服务重大战略的区域性、行业性职教集团,重点发挥省级骨干职教集团的平台作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融合。积极推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探索“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积极参与“万人助万企”活动和“百校万企结对发展行动”,持续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三是加强行业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推动政府将促进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制定当地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激励政策的重要内容,完善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体系,提升行业指导能力,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宜行业承担的职责交给行业组织。要联合各级行业部门、行业协会定期发布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订行业人才评价标准。各职业院校要积极吸收行业专家进入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机构,在专业设置评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主动接受行业指导。四是强化实习管理。要严格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和我省《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和实习管理工作的办法(试行)》,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安排,规范有序推进认识实习、岗位实习,全面落实学生实习活动备案工作,兼顾学生升学发展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实习时间,落实实习保险制度,严禁向学生违规收取实习实训费用。

(四)深入推进“三教”改革。一是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各地各学校要严格落实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各项标准要求,实施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严格落实职业院校教师全员轮训制度、企业实践制度,全面提升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和素质。二是规范教材建设与管理。严格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规范和加强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坚决杜绝问题教材进课堂。各学校要对所选用教材进行政治把关,切实加强教材建设的意识形态安全。重点建设一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省规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和数字化教材,注重开发中高职衔接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三是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各地各学校要主动对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省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平台,围绕区域、行业和专业优势,建设一批专业教学资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数字化资源,推动职业教育优质数字资源交互应用、开放共享。主动适应数字教育新形势,坚持需求牵引、应用为王,加快推动传统教学模式与数字化教育相融合,探索创新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

(五)完善教学保障机制。一是加强教学工作组织管理。各地各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制定的各项教学文件、教学标准,主动适应职业教育生源、学制和培养模式的新特点、新要求,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要加强教学组织建设,配齐配强教学管理人员,建立健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指导和管理机构,完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公开制度,严格按照教学环节安排组织实施,不得以任何借口随意替代教学环节、削减教学课时。要建立教学安全责任体系,提升安全管理能力。职业院校的校院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定期主持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坚持完善巡课听课制度,严格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管理,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培训,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二是加大教学工作投入。各地要进一步落实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的要求,加大政府主导的各级财政投入,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力量多元投入机制,特别要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力度。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抓紧推动实施中职标准化建设工程,确保2023年全省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标,2025年全面达标,实现在达标中扩容,在扩容中达标。三是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各地各学校要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深入实施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中职学校办学能力评估、高职学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将结果作为核定招生计划、安排重大项目的重要参考。加快健全与“职教高考”制度改革相匹配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四是加强教科研体系建设。要加快建立健全省、市两级职业教育教科研机构,各学校要建立专门的教研机构,强化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与服务功能。要针对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立一批专项课题,鼓励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教学研究。积极组织地方教科研人员开展学术交流、专业培训和教学竞赛及研讨活动。

四、工作要求

深刻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全省职业院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职业教育的重要政治任务。各地各学校要迅速行动起来,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传达、深入学习贯彻,确保本次会议精神在全省职教战线中实现全覆盖,切实把会议精神把握准、理解透、落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