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文件

2022年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观测指标

2022-05-06 09:48:40


(一)否定性指标

维度

具体指标

观测点及方式

课程资格

课程与推荐申报类型不符

查看教务系统截图,核实是否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在线课程

开设时间或期数不符合申报要求

查看课程平台运行情况,核实申报截止日期前是否完成至少两(学)期教学实践

教材选用不合规

查看提交的材料,核实选用教材是否符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

课程基本信息明显不一致

查看教务系统截图,重点比对课程名称、授课教师、学时等有关说明材料

课程线上教学资源无法打开

查看提供的课程访问网址

课程内容存在政治性、思想性问题,以及科学性问题

查看提交的资料,核实是否存在重要意识形态问题或科学性问题

教师资格

团队成员存在师德师风方面问题

查看团队成员政治审查意见,以及提交的资料,或者举报属实

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造假

查看提交的材料,或举报属实

发现且确认有侵权现象

查看提交的材料,或举报属实

平台资格

无工信部ICP网站备案、无公安机关网站备案号、无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证书

查看提交的材料,或举报属实

(二)评议性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及要求

课程设计

课程定位与目标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符合相应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性质明确,与前、后接续课程衔接得当。

2.课程目标定位准确、条目清晰、内容具体、可评可测。

3.公共基础课程注重打好科学文化基础、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学科核心素养;专业(技能)课程注重提升专业能力、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养

课程结构与内容

1.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公共基础课程内容及时反映新知识,专业(技能)课程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反映相关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体现行业企业参与特征,紧贴本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

2.落实课程思政要求,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

3.课程内容完整、结构合理、逻辑清晰,学习单元划分合理、衔接有序、教学学时分配合理。申报课程不低于32学时

课程建设

基本信息与规范

1.课程基本信息完整,课程页面应包括配套教材、课程介绍、教学团队、相关教材、相关职业类证书等信息。

2.课程页面布局合理、信息量适度、色彩搭配协调。

3.导航清晰明确,符号规范

资源建设与应用

1.课程资源以自主设计与开发为主,与课程内容相匹配、全覆盖,内在逻辑合理、内容完整精炼,能够满足学校教学和学习者学习需求,做到能学辅教;体现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体现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

2.课程资源类型丰富、内容多样,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技能点设置对应的授课视频、动画、虚拟仿真、演示文稿、测验和作业等多样的教学资源。

3.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动画、视频、虚拟仿真等类型资源一般不少于30%

成员构成与要求

1.团队结构合理,师德师风优良,教学表现力和亲和力强,教学成果积累丰富,教学改革意识强,信息素养高。

2.课程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专业功底,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同一课程负责人限牵头申报一门课程。

3.专业(技能)课双师型教师及企业兼职教师各具特色,团队主要成员须与课程平台显示人员一致,配备必要的助理教师

课程管理与保障

1.学校在线课程管理制度和机构健全,已出台在线课程教学管理办法,对课程选用、教学、评价、督导和学分认定等进行规范,做到线上与线下课程教学同管理、同要求,有支持在线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激励制度,提供人员、经费等保障。

2.重视版权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与院校、企业、团队合作签署的知识产权保障协议(或书面约定)规范严谨、平等互利。

3.教材选用合理,符合有关规定。引用资源规范,符合教学需求

课程实施

教学组织与安排

1.围绕学习任务,细化具体教学目标,合理把握教学进度、组织具体教学。

2.科学设计教学模式,恰当进行课程导入,课程重点难点讲授准确全面,合理使用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

3.出镜教师教学过程中教仪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表达清晰、深入浅出,注重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活动与过程

1.各项教学活动完整、有效,教学过程可回溯,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教学过程材料完整。

2.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适合在线学习或混合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

3.提供在线测试、即时在线反馈、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学习支持服务,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实现师生、生生的深度有效互动

学习考核与评价

1.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不断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2.探索基于大数据的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形成教与学的正向反馈。

3.平台至少完成两个教学周期的在线教学实践或两个学期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践。课程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有效反思课程建设的经验与不足,教学诊断改进积极有效

应用效果

教学效果与反馈

1.学生适应在线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开展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对课程的参与度、学习获得感高,学习效果好。

2.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团队配合默契,带动其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

3.学生对教师教学以及课程的满意度较高

技术支持与服务

1.各类教学资源应用充分,活跃用户数占课程注册使用人数的比例较高。

2.在线课程教学管理责任有效落实,有效防范在线刷课、替课、刷考、替考行为。

3.课程平台能够保障信息安全,同时满足提供开放用户身份数据,开放课程访问数据、学习行为数据以及相关运行数据等监管要求

课程示范与引领

1.在教学和课程改革方面与同类课程相比显示了明显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2.面向其他院校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学习,可供其他院校教师教学引用,用户使用活跃度高,应用效果良好、社会影响力大,认可度高

特色创新

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要求,能够较好解决职业教育传统教学中的短板问题,课程与教学改革理念具有原创性、教学实践效果显著,能够提供双语教学资源、进行双语教学等